各位老师大家好:
又是一个新的学期,本中心谨向各位老师为弘光莘莘学子的辛勤付出致上最高的慰劳与尊敬之意!
本中心112学年度第1学期之「分类通识课程开课申请作业」,已开始受理申请。在邀请各位老师开课的同时,本中心在此针对几项重要调整向各位老师说明,请老师多多支持与配合。
为配合教育部政策,本中心亦鼓励老师开设有关智财权/性别(性平)/性教育/人权/情绪/环境教育/健康/国际化,及USR(大学社会责任)、SDGs(永续发展目标)、ESG(环境社会治理)、CSR(企业社会责任)、地方创生等课程。
检附「112学年度第1学期各分类通识开课申请表」、「上课时段调查表」及「112学年度第1学期分类通识开课审查流程时间表」,并请注意以下说明:
※其他注意事项:
1.凡本校系所所属之「专兼任教师」,其提出之开课申请表,需先经过所属系所之主管同意并核章,再提报于通识教育中心审查;欢迎各位老师踊跃提出申请,申请表纸本敬请于112年03月05日(日)前缴至通识教育中心(申请表电子档请传至ttu@hk.edu.tw),若有任何疑问,欢迎来电(分机6003 蔡翠吟)洽询。有关课程之最新讯息,请详见通识教育中心网页http://gec.hk.edu.tw/。
2.本中心为维持课程完整性及多元性,将依据下列审查原则:
A:课程内容审查原则:
(1)课程内容与必修课程不宜有太多雷同之处。
(2)课程过于专业导向,较适合专业系科之课程,不适合开设于通识课程。
(3)课程过于技术/技艺导向,恐有执行上的困难,且通识无法提供相关之专业教室。
(4)课程未能符合本校分类通识开课原则与参考指标。
(5)课程学术承载度不足。
B:开课审查原则(有下述情况之一,将由相关会议审议调整方式):
(1)为兼顾课程多样性,相似课程过多者。
(2)教师资格未能符合本中心要求者(如:无检附授课相关证照、具2年之大专以上学校教学年资及具2年以上与所授课程相关之业界实务年资)。
(3)老师教学行政业务配合度不佳者(如:中英文课程大纲输入、期中末考成绩输入,相关教务配合事宜)
(4)申请开课班级数超过实际拟开课班级数时。
3.1121学期分类通识班级数预估表(拟开课班级数以各系科目总表为准,实际开课班级数将视学生人数调整)
类别 | 1121拟开班级数 | 参考资料1111学期 | ||||
拟开班级数 | 实际开课班级数 | |||||
日间部 | 进修部 | 日间部 | 进修部 | 日间部 | 进修部 | |
人文艺术类 | 22 | 18 | 14 | 14 | 19 | 12 |
社会科学类 | 19 | 4 | 19 | 4 | 17 | 5 |
自然科学类 | 14 | 7 | 14 | 6 | 13 | 6 |
注:因106学年度起通识架构调整(学分数减少),会依审查结果决定是否予以开课。
※112学年度第1学期分类通识开课申请表:(请注意表单日期:110.01.20)
1、 请依申请类别填妥申请表,且各项栏位务必填写清楚。
2、 务必附加电子档。
3、 课程内容检核指标,可参考本校「弘光科技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规划暨开课办法」第五条之规定。
※上课时段调查表:
本校日间部分类通识课程设有固定时段为:
社会科学类:周一下午5-8节
人文艺术类、自然科学类:周三上午 1-4节
进修部及专班则是配合各系需求作弹性调整,没有固定的时间。因此,敬请各位老师务必填妥可以或是务必不可的上课时段,填表方式表达清楚即可。特别是在进修部的部分。
通识教育中心敬启
112.01
附件一
分类通识课简介
分类通识课程规划的原则与依据,以均衡原则规划分类通识,避免知识偏食。依据本校通识课程开课办法规定,本校校训为「弘毅博爱」,通识课程应依校训理念而设计,而分类通识课程的开课亦应呼本校通识教育之目标。分类通识课程分别为:人文艺术类、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三大类别(唯103学年之前另从自然科学类分出生命科学类),这三大类别(外加生命科学类)内容为:
A.人文艺术类Liberal Arts Category
凡人类所创造的文化,不以物质、或生命体为研究对象,而偏重于义理的统摄、意义的诠释、情感的抒发、价值的判断、知觉感受与表达等相关主题之探讨的学科。
B.社会科学类 Social Science Category
社会科学泛指所有研究人类行为与文化、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关系的科学,主要用科学的方法,从事有关人类社会制度、政策、价值之特性及变迁之研究。
C.自然科学类 Natural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Science
科学可以区分为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两大范畴。基础科学是研究大自然现象背后原理法则的学问,自然科学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地球科学与天文学等范畴。应用科学则是应用基本科学原理来进行相关的应用、制造与生产等技术发展。「自然科学」通识课程主要是针对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自然科学知识、技能与态度之内容来加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