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春色关不住」缘自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意境,意谓春天的生命活力,以其无穷的爆发的能量散发出来,是春天自然的生命礼赞。暗喻人的最美好的时光是色彩缤纷的能量迸发。这也艺术家对传统水墨创作的省思而去实践的成果。
以往谈到水墨画总给人一种不变的传统图式、单调及与生活脱节之印象,然而杨喆思考当代艺术创作如何重新理解水墨创作的内容及技法,应有与传统不同的技法及内涵。审视其传统的审美观的可贵之处及先行者们水墨创作经验后的启发,体会到可能发展的多元方向,思考传统水墨创作体系如何与西方艺术文化理念思潮的对话,道家审美思想对当代水墨创作发展的意识启发,其意识包括了艺术创作发展历史如何连接未来、自身文化传统如何与外界文化进行交流、艺术创作个性化等方面。
杨喆认为水墨创作的主体性应以自身的文化基因来建构,其中之一即为道家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及反向思考特质来重新审视其创作。创作应是以多元性及独特性为出发点,且赋予道家审美思想内涵,才能以承先启后的发展方式来推进水墨创作新能量,这才是创作本身的真正意义及价值所在。
杨喆的创作技法主要表现始于一种自然的形式,属自动性技法之一。这种方式的性质与理念,与道家的审美思想不谋而合,在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下进行创作的历程。具体的方式是运用拓印的方法,在湿纸上洒上墨后,就会产生自然纸的折脉,在形成第一层的肌理后,其拓印出来的天然皱折的笔墨肌理,完全有别于传统毛笔笔墨味道的墨痕,在拓印后自然的印痕中观其形状及动态,然后运用顺势而为的方法,依势布局、作画,营造符合道家的自然观的意象,既有阴阳(墨白)的纯粹的单纯,亦有自然万物中丰富绝伦的色彩变化,还原自然世界中变化无穷的抽象元素,呼应了道家自然而然是的哲理。老子认为自然的运行是自发运行,无目的的「道」的显现。正如杨喆在拓印过程中是一种自然物理性的变化般,在有意与无意间来达到自然之趣。其最大的优点是在于常有意想不到的造型、构图及笔墨肌理,具有更多灵动之处。
创作风格主要是运用人体意象元素,如血管、骨胳及肌肉等,构成山水意象的创作手法。尝试把抽象意境对象转换成笔墨结构、创造水墨的造型之美、在融入人体结构元素于创作中,表现出特有的美感以及强化「气韵」的表现。自然的山水犹如人体内部各部分的互相组成及运作,而生生不息地运作著,在虚实笔墨及意象之间来诠释自身对生命的看法,在理性及感性之间形成了杨喆其个人艺术风格。